最近刷到個特別的家,北京姑娘的屋子火得有道理——說是「家徒四壁」,可看著比好多「滿滿當當」的房子都舒服。
客廳沒沙發、沒電視墻,就擺個能推來推去的電視,小凳子往地上一放,曬著太陽翻本書,這日子聽著都自在。
咱們中年人誰沒被家里的「雜物大山」折騰過?
衣柜塞到門都合不上,茶幾上堆著沒拆的快遞,沙發縫里全是娃的玩具——收拾兩小時,亂起來五分鐘。
可人家這屋,微水泥墻面刷得清清爽爽,嵌入式電器藏得整整齊齊,連衛生間都用壁龕代替了收納柜,哪哪都沒多余的東西,打掃起來半小時搞定,哪像咱們家,擦個邊邊角角都得挪東挪西。
以前總覺得「家就得有煙火氣」,可這煙火氣要是變成「雜物氣」,反而壓得人喘不過氣。
姑娘家廚房和餐廳打通,開放式設計讓光線透得更足,做飯時一抬眼就能看見窗外,這哪是做飯,分明是享受生活。
臥室更絕,東西少得能在地上打滾,躺那兒就覺得心里踏實,不像咱們家,床兩邊堆著衣服,轉身都怕碰倒啥。
現在年輕人說的「斷舍離」,咱們中年人真該琢磨琢磨。不是要學人家徹底清空,而是想想那些堆在角落三年沒碰的舊物,占著地方還落灰,留著圖啥?就像姑娘說的,「東西少了,生活反而活泛了」——小凳子能搬去陽台,電視能推到臥室,風格隨心情換,哪像以前被傢俱「綁」得死死的。
這兩年總聽人說「生活要慢下來」,可怎麼慢?或許就從給家里「減減負」開始。少買件用不上的擺件,少留個占地方的舊箱子,騰出的不只是空間,更是心里的舒坦。你說這「家徒四壁」的屋子,看著空,可住進去的,不就是最實在的日子嗎?